文书签证“电子化”,船民再也不用带上厚厚的簿子,生产作业更方便;高频事项“就近办”,船民不用进城就能办成事;优化船舶过闸服务,更好缓解船民过闸等待焦虑……8月6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在苏州召开新闻通气会,聚焦船民的“关心事”“烦心事”,发布《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实施方案》,介绍12项服务船民生产生活、推动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措施。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将实现长三角区域船舶过闸系统互联互通,力争到2026年,船舶通过跨三省一市97座交通船闸,可实现“一次申报、全线通过”。
江苏是全国内河航运最发达地区之一,全省有600余家内河普通货物运输经营者、2.2万艘内河普通货物运输船舶以及10余万船民,常年有安徽、山东、湖北、重庆、浙江、江西等省(市)2万余艘船舶在江苏内河水域航行作业。此次,江苏交通运输系统聚焦船民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将高效办成“一件事”向“一类事”集成,推出涵盖政务服务、过闸服务、行政执法、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揽子改革措施,进一步提升船民幸福感、获得感。
数据赋能,推动文书电子化。此次改革,将涉及内河水路运输经营、内河船舶、内河船员的所有交通政务服务事项整合,实现“统一受理”。大力推动文书电子化改革,电子文书与纸质文书享有同等法律效力,进一步提升办事便利和监管效率。与部海事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后,系统将自动比对关键信息,对符合省内普通货物运输船舶营运证换证条件的船舶,提供“免申即享”服务。
部分业务全省年内实现“就近办理”。江苏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向部海事局汇报,并获准开展“区县受理、市局审批、区县发证”模式改革,申请人办理船舶登记、船舶检验、船员证书等业务,可就近选择各县(市、区)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窗口受理、发证,苏州地区先行先试,年内全省实现“就近办理”。
优化服务缓解过闸焦虑。统一使用新版“船讯通”APP,提供水位、待闸明细、档位图、放行计划、闸室运行动态等信息查询,支持一键办理延时申请(恢复)、过号恢复、登记删除、船舶退费等业务。打造水上导航系统,提供航行路径规划、用时预测、偏航预警、防碰撞提示等服务。加快推动长三角区域船舶过闸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一次申报、全线通过”。在京杭运河苏北段试点推出“过闸时刻表”,智能预测船舶本航次申报所有船闸的过闸总时长和各船闸的过闸时长。
柔性执法替代行政处罚。推进内河水上显性违法行为线上非现场执法为主、线下现场执法为辅的执法模式。探索应用水上交通电子监测智能设备、无人机巡航等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水上交通执法效能。对同一船舶同一航次实行联合检查,各地检查结果互认互通,实现“最多查一次”。实施水上交通运输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事项清单,防止“以罚代管”。
据悉,去年以来,江苏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高效办成一件事”等重大决策部署,已先后实现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大件运输“一件事”、涉路施工“一件事”等多个事项在交通运输领域高效办成,陆续推出优化道路普货运输市场环境的十条改革举措、内河水路运输政务服务十条优化举措、大件运输审批智能化等改革措施,全面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配资投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